神山、霧台、禮納里 (2019-03-02)

來到霧台,不能不體驗清晨時分,騎乘在尚屬悠靜時刻的山路,邊看著大山視野遼闊景色的悸動,
來到霧台,不能不體驗原住民聚落傳統文化工藝建築,欣賞藝術殿堂的教堂美學,
來到霧台,不能不品嚐神山愛玉和小米甜甜圈,最適合艷陽天騎車大口現吃的美好滋味,
這次旅程,我才發現好喜歡這裡,不單因為它的美麗,還有旅途之中相遇的緣份,還有為了內心真正的快樂,所不斷踩踏的初衷,
很慶幸在喧鬧之前,我們有機會感受到霧台的靜與美,
當某日憶起要勾勒尋找最美的片段,從來就不是一個地點,而是旅途中串起的點滴回憶!
--------------------------------------------------------------------------------------------------------------------------------


這次安排二天的單車騎旅,第一天的遊記請參考下方連結:
茂林、多納 (2019-03-01)

清晨六點多離開民宿出發,騎在台24線,是連接霧台和三地門的交通要道,能有如此靜謐的時刻只要這個時間了吧,沒錯就是要早點出發,晚一點這條道路就車水馬龍了

往山下的三地門市區望去,視野還霧濛濛的,希望我們等會繼續騎往山上,能見度能夠好一點啊



從民宿開始,首次騎在這條路上,感覺和中部的霧社~清境間的山路有點類似,尤其這一段和「五里坡~下清境」好像哦

進入三地門鄉山區,遠遠就先看到屬於達來部落,被群山環抱的「達瓦達旺教會」,
可惜今天沒有開放,無法深入探索這個歷經莫拉克八八風災後,族人重建而生,做為精神信仰的美麗教堂


路上遇到一位高雄在地的「郭大慶」大哥,因為這條路線算是他的灶腳,閒聊時也和他請教了值得騎車探險的地方,熱心的大哥後來還直接陪騎,當起了熱心的嚮導


「三德檢查哨」
屏東縣霧台鄉屬於「山地經常管制區」,台24線道路上設有全縣唯一由警方24小時管制入山的檢查哨,
管轄包含霧台鄉及部分三地門鄉部落,所以需要準備證件於檢查哨登記後才可以進入,騎單車也不例外哦
因「山林解禁」議題,村民也曾多次與里港分局討論是否要撤哨,但霧台鄉多數居民認為,
檢查哨的守望功能,可防堵盜獵、盜採導致自然生態遭破壞,又兼具治安過濾作用,雖然每逢假日因管制登記常會造成車流回堵,但目前決議仍是續留檢查哨的狀態

和今日的陪騎「郭大慶」大哥於檢查哨合照留影

過了檢查哨~谷川大橋大約有長約4K多的下坡,左邊的岔路則是屏31 三德道路,可以通往「德文」,
先前查詢那條聯外道路在八八風災後受損嚴重,因此路況不是很好,怕今天第一次來神山霧台探險不熟悉路況會花費太多時間,所以德文就留待下次安排行程再探訪吧

右下方溪谷是隘寮北溪,左前方還可以看到我們下滑即將經過的明隧道

往上拍,那條看起來一路上坡的迂迴曲折山路是通往德文村的「屏31 三德道路」

沿路的幾處明隧道保護公路及來往人車,免於邊坡的土石流侵襲,不過隧道內像這個S型的視角盲彎,看不到對向還真有點危險,還好此時清晨車輛不多

就連明隧道的景觀設計也很用心,融入象徵魯凱族人代表元素的百合花、陶壺、石板岩、百步蛇圖騰

大多數騎車行程,Rita、Gavin都是二個人而已,已經習慣單車旅遊時沿途為了拍照,騎騎停停的節奏,
但今天郭大哥也熱心的配合我們初次到訪不停拍照時的騎車節奏,在一旁停等陪騎,真不好意思,讓他今天騎車的時間比平常多出許多了吧


「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
空勤總隊救難直升機三名機組員(張順發、王宗立、黃鎂智),在霧台山區執行物資運補及災民後送任務時,

不幸墜機遇難,行政院重建會在2013年時於事故地點不遠的谷川大橋觀景台立碑紀念,
因為這座橋是全國最高橋梁,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在此豎立紀念碑,也讓往來霧台民眾能駐足停留,緬懷八八風災的救難英雄,
照片後方就是剛剛由三德檢查哨騎下來的路徑


右前方是橫跨隘寮北溪的谷川大橋,是霧台唯一的聯外橋梁道路,也是目前台灣橋墩高度最高的橋樑 (99公尺)

「谷川大橋」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與霧台鄉交界處,橫跨荖濃溪支流隘寮溪的支流隘寮北溪,是霧台鄉民的唯一聯外橋梁,
前身的第一號橋(伊拉橋)在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因豪雨重創被沖毀,霧台頓時成為孤島,
僅能依賴臨時鋼便橋通行,後來在2010年起興建「谷川大橋」克服隘寮北溪流速湍急、伏流、湧砂、嚴重湧水等問題,於2013年9月完工,同年10月通車


找到個地方回拍,橋的下方是谷川部落,過了谷川大橋就進入霧台鄉的範圍了



喜歡這段路山谷回望的景色,趁著車少還可以多拍些照片,沿途還看到不少在練車的車友,
心理猜想,他們看到會一直停留拍照的,就知道我們是外地來的吧,哈~

這種開闊山徑的景色是我們很喜歡的,還可以看到對岸遠方仍需慢慢爬升的路徑





山腰上的那條路應該是往佳暮部落的聯絡道路



等待陽光灑下的時刻,沈睡的綠林該漸漸甦醒了,不知道第一次來騎霧台的車友們,
看到眼前山林的景色,是否都跟我一樣喜歡,有如此相同的悸動

隨著緩緩而上的蜿蜒山徑,谷川大橋已在遠方山谷

慢慢地,你會被這種山徑所吸引,突然喜歡看著開闊遠方,也愛往靜謐的角落藏,
從腳下延伸而去,到達視野所及的遼闊,冷陌的藩籬,在我們踏出每一個腳步時就被重重打破了



第一次來,一定要拍一下神山社區石碑的啦,族人就地取材透過板岩用雕刻、彩繪的方式裝飾整個部落,
等一下進入部落就可以欣賞魯凱族豐富的原住民特色

石碑旁邊可以眺望到下方佳暮和德文部落

進入神山部落,這一條就是市集街道了,開始會有小吃店家林立在馬路二旁,
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愛玉冰」、「甜甜圈」,不過現在還不到九點鐘,我們先繼續往上騎到霧台,回程時經過這裡再來品嚐吧


路邊已經有店家開始準備要做生意的東西了,這是柴火燒的蔗糖熱飲 (蔗糖薑茶、蔗糖鮮奶等)


就在公路旁的「天主教霧台耶穌聖心堂」,今天經過時沒有開放,僅能拍拍外觀,
許多人熟知這個教堂,就是教堂內部有多達一百張的原住民人形座椅,很有特色

教堂裡的人形座椅,每一個都是向右看的原住民勇士,椅子背後還揹著原住民編織的背包,裡面放著聖經,
此等景觀也成為教堂的最大特色,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至於為什麼都是向右看呢?
原來右邊的方向是面向講台,更有側耳專注傾聽的意思,許多原鄉教堂吸引人,就在於宗教與在地文化的完美結合 (Photo by報系資料照)

「霧台社區」


左邊標示「大武部落」就是霧台大武聯絡道路,可以通往霧台被譽為雲豹之湯的哈尤溪溫泉,
玄武岩混鐵、硫磺、石英等物質所形成壯麗的五彩岩壁和清澈的哈尤溪水是每年枯水期時,
遊客會爭相造訪的秘境,
不過這裡和阿塱壹古道一樣,採取自費預約方式,需有在地人進行導覽、每日有總量人數管制,也需要涉水穿越數個河床才能到達

喜歡到原鄉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毫不吝嗇且自豪的,以身為原住民為榮,
把極具原住民的特色以建築、雕刻、彩繪等等各種方式呈現出來,這是在平地所鮮少見到團結向心的力量,
只要進入部落看著村莊中的雕飾,大多可以猜到是屬於什麼族群的

由一條小巷進入,來到極富盛名的「櫻花王」,櫻花樹生長在民宅內,入內需要收費,花況還不佳,
我們在外面拍拍就好,今年因為暖冬影響,花況仍是稀稀落落,我覺得櫻花王特別的是看起來宛如花傘的奇特樹形

看完櫻花王,要再騎回到外面的公路

「霧台教會」
「霧台長老教會」位置巧妙的鑲嵌其中,像座山林中的古堡,真的好美
來到霧台,當然不可以錯過這個教會了,我們好喜歡哦,
以往只看過相片,今天親眼看到那精緻的雕刻藝術,還是驚嘆不已,

石板建築,充分融合了魯凱在地特色與西方宗教文化,一點也不突兀,遠觀就像是天神們建築在山林雲霧中的秘境教堂


二層樓高的教堂石板建築,處處可見魯凱文化的雕刻作品,
石板、木頭等材料,都是當地村民從山林中搬運回來,耗時六年才完成這棟村民的信仰中心,

看起來如此美輪美奐,彷彿是藝術館般
教堂屋頂,有兩座朝天吹著號角的西洋天使雕像,是為了紀念西方傳教士將福音傳入台灣,

另一頂端則是魯凱族勇士揮舞搖鈴,遠觀就可感受中西融合的意象,
而通往二樓的木頭扶手,雕刻著原住民刻苦伐木樣貌

太有特色的教堂了,也因此我們駐足停留了不少時間,現在再由另一端騎回公路


遠觀霧台部落


看完霧台教會,繼續沿著「台24線」往上騎,車輛又更少了,
除了要出入阿禮部落的居民,也有些遊客會開車抵達台24線的終點處 (一般人會稱做紅門) 拍照留念,
由霧台教會~紅門,距離只有4公里左右,但能享受著悠靜的山路,沁涼徐風,好不愜意



「台24線」終點,
再由這處的紅色柵門進入則是臨45便道,由便道蜿蜒行進後可抵達台24線上海拔最高的魯凱族部落-阿禮部落,

紅門未開放時間只有居民可以進入,每年櫻花季時,霧台鄉公所會舉辦「霧台櫻花季」系列活動,推動原鄉生態觀光發展,
除了爭相來欣賞櫻花王綻放花況外,阿禮部落的紅門也會在櫻花季的1~3月時擇日開放讓遊客進入欣賞上千棵山櫻花綻放的美景


前往阿禮部落,看起來前面路況並不佳,下次多預留些時間,櫻花季時再來探訪,
「阿禮部落」是魯凱族最古老、最高、也最遙遠的部落,位於屏東霧台台24線最末端,因位處海拔高達1200公尺,抵達不易,向來帶有神祕的色彩,後來台24線開通至阿禮部落入口,這裡才逐漸與外界有所接觸。
八八風災過後,部落大多數的族人都已遷至山下定居,目前僅知有一戶仍堅守在阿禮部落,經營民宿,招待櫻花季時前來阿禮參訪的遊客

臨45便道,仍有邊坡修復的工程在進行,所以今天紅門才開著吧

準備下山,路上仍有不少單車客要騎去紅門



「霧台岩板巷」
是一條有各種石板屋民宅的藝術街,石板和陶壺裝飾在部落中處處可見



岩板巷和霧台長老教會距離很近,我們看地圖因為不想騎回頭路,所以是安排先去教會,回程才繞進來岩板巷





依百步蛇蜿蜒行徑,所規劃的岩板巷藝術街,每個石板屋外都有著精采的魯凱文化雕刻藝術


多去野外走走,一定知道這是野生的愛玉籽吧,想起 Rita 以前去阿里山興奮的買了想回家自己搓愛玉,
結果回家就發懶,那顆愛玉籽不知流落到何方了
咖啡豆的陽光浴
由岩板巷這條路徑,前面就可以接到早上我們去的霧台長老教會門口了




神山愛玉,
目前排隊的人還不多,後來再晚個十分鐘,隊伍已經排的好長了,讓我們想吃第二碗愛玉冰落空了,陪騎的郭大哥推薦我們第一次來,就點最熱門的綜合愛玉口味

入口時粒粒分明的綠豆和Q滑甜香的小米,搭配酸甜現擠的檸檬滋味,哇塞~ 好吃耶,
但是有點後悔,只吃了一碗,後來吃完想再去排隊時,隊伍太長就放棄了


在愛玉冰對面,有在賣小米甜甜圈,好像也是這裡有名的小吃,
吃下去的口感,外圈微酥,咬下去的口感像濕潤麻糬般Q彈,也不會過甜膩口,和一般用麵粉所炸出來的截然不同,好吃耶

吃完愛玉、甜甜圈,好滿足,準備回程下山了


由神山~谷川大橋,就是一路暢快的下滑了

下滑途中,發現 Gavin外胎破掉了,還好隨身都有備著救急工具,
這時可看到上山的車流已經很大了,連要走到對向都沒有空隙可以過去,慶幸早上有早點出發

外胎破不規則狀,感覺是片狀的石頭割破的
下滑途中,遠眺谷川大橋


補好胎沒多久繼續下滑了一段,遠遠看到有個迎面騎著單車而來的人好面熟,
我們住北部,坤哥住台中,但我們竟然在南台灣巧遇了,好奇妙的緣份,原來坤哥是帶團上山,
明天要騎單車進哈尤溪去潦溪 (坤哥是專業單車領騎,也是專業的學校企業講師)

對向騎過去的,就是坤哥今天帶的團,
哇! 為了明天要進哈尤溪,今天霧台公路也是騎登山車,真是辛苦了

坤哥還有帶領團員的重責大任,不能久留他,望著騎離去的背影,
心理想著,今天最開心的莫過於此,他鄉遇故知啊

順著前方蜿蜒視野而去的就是古川大橋了,騎過這座橋,就是爬坡囉,有4公里多的上坡回到三德檢查哨






正中午在熱情的南台灣艷陽下爬坡實在不是一件討喜的事,
但有別於平常騎車能看到的開闊景色,等到下次來訪不知何時了,這段爬坡路程更是多了一些珍惜,
因為知道騎到高點後,離歸途就會愈來愈近了







騎到三德檢查哨,緊接著就是下坡了,遠拍「達瓦達旺教會」,好看的角度


下滑回到了三地門,這個部落主要是以排灣族為主,排灣族語的「地磨兒」即是三地門,也有太陽子民之意

時間下午1點鐘,今天除了神山霧台,還有另一個很想去的「禮納里部落」,
等下先由沿山公路,騎過隘寮溪到對岸的北葉去

橋下方是隘寮溪


沒錯,有指標往禮納里部落



前往禮納里部落途中的巨型彩繪牆,魯凱族豐富的文化元素都在裡面了


曾經是喧騰一時極富盛名的熱門旅遊景點「屏東山川琉璃吊橋」,是連結三地門鄉三地村與瑪家鄉北葉村的觀光吊橋,全長262公尺,高度45公尺,是全國最長的臥床式吊橋

往禮納里部落途中的山路


「禮納里部落」
民國98年,八八莫納克風災造成瑪家鄉的瑪家村、三地門鄉的大社村,以及霧台鄉的好茶村等三個
部落發生重大災情,
後來經由世界展望會 選址在屏東縣瑪家農場援建永久屋,聚集了這三個部落,其族群分成排灣族與魯凱族,
而永久屋就是命名為「禮納里」:意即「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禮納里部落內共有三個部落聚集而成,整齊棋盤式的建築將三個部落巧妙區隔著,但彼此聚落間通行暢行無礙,我們先到「瑪家社區」逛逛
房屋造型仿造歐式斜屋,參差錯落的街道,美麗的景緻宛如歐洲風情般
部落積極發展當地文化導覽,以工藝文創、農特產品及文化體驗等作為部落文化發展的主軸,
當天有看到不少遊覽車及部落內的導覽人員,向預約的遊客介紹部落特色

「瑪家教會」
禮納里部落內共有9座教堂,每座教堂外觀都有其特殊美感(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好茶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大社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瑪家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好茶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達瓦蘭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瑪家教會、好茶天主堂、瑪家天主堂、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好茶教會),

三個村莊原本部落內的教堂有9座,為能使居民的心靈在新居地依然有所寄託,因此尊循部落意見,仍維持原有的9座教堂數來重建

「瑪家聖母堂」

「瑪家教會」
轉了個彎,來到另一個街道,這裡算是「好茶部落」了,
禮納里部落裡的好茶部落,每棟房子的騎樓處,都有一個圍起來的小區塊是屬於接待朋友客人的前廳 (主客廳),
進入這個空間必須脫下鞋子才能進入,代表對好茶部落文化的尊重,因此也被稱為脫鞋子的部落

「好茶天主堂」

好茶部落,故事牆石雕
自古相傳,始祖Pulaludhane由東方經由一隻通靈的雲豹引導翻山越嶺來到Kucapungane(好茶部落舊社,俗稱舊好茶),好茶為Baliu(魯凱族語家的意思),這就是西魯凱人自稱「雲豹的子民」的由來
歷經民國66年第一次遷村至新好茶,先後又遭逢海棠、聖帕與莫拉克颱風,新好茶遭到土石流淹沒,直到民國99年禮納里永久屋落成,才結束好茶部落飄泊遷徒的命運,但無論是地域上或是文化上都愈離家鄉愈遠,但族人深信,不要忘了雲豹一直都在,一直在等著部落子民們回家

好茶部落,彩繪牆

好茶部落,
騎在整齊安靜的部落街道,欣賞著每戶門前的石板雕刻與傳統圖騰彩繪,

用單車自在漫遊著,街道巷弄間尋找驚喜

滿滿一桌,這些都是南瓜的品種哦,
除了南瓜以外,地瓜、小米、紅藜也是當地部落盛產的健康食材,在部落逛時也有看到店家在販售

南瓜旁邊這一堆彩色玉米,色彩真豐富,可惜沒有賣已經川燙煮熟好的,不然還真想來掯個一根

好茶部落

好茶部落,彩繪外牆
代表珍貴的百合花、意味起源的百步蛇圖騰,陶壺元素,而雲豹所咬著的琉璃,代表著傳統文化與族群認同,
隱喻著好茶部落,雖然歷經多個天然災害讓族人不斷遷徒,現在的居住環境不是祖先們所根源的所在,但雲豹會一直等待著族人歸來的那一天

好茶部落第十七巷的大腳丫是部落鮮明的標誌,記得來到好茶,要脫鞋子喔

部落內有名的餐廳「AKAME」,
融合了法式餐點和原住民風味,聽說要預約才可以吃到的餐點哦,

若開車來訪的旅客,有充裕時間的話,還蠻建議坐在這個舒適的空間,看看部落的人情,聽聽他們的故事

遊客可以在好茶部落逛逛的小街道,部落內也有「接待家庭」套裝行程的特殊體驗,
藉由入住民宿結合文化活動,創造出深度的文化體驗,目前好茶部落已多達40多戶的魯凱族人家參與這種經營模式,
部落也設立共同基金,將所獲得的利益,撥出一定比例回饋給提供房間的族人

愛玉籽

月桃葉,月桃編織是好茶部落的傳統工藝,經過長時間反覆的曝曬、修整等繁瑣的程序後,
將月桃葉提取出的纖維,用來編織製作盤、簍、繩索、涼、草蓆,甚至還可以製作燈罩、背包、吊飾及窗簾等更為多元化的日常用品


「好茶教會」


好茶部落裡的每間家屋前,都會有著象徵身份地位裝飾的圖騰,這也反映著主人的功勳和階級,
這一戶是大頭目的家,彰顯身分尊貴,可以想見門前有許多的彩繪雕飾,門前矗立的石板和屋房偌大的廣場更是權力地位的象徵,這就是魯凱族部落鮮明的階級文化,同樣也是一種尊重


「好茶教會」
「好茶教會」
好茶部落,並不產茶,魯凱族語Kucapungane (中音 :古茶柏安),
意思是「雲豹的傳人」,也意謂著最為美麗的地方,孕育族人的聖地

「瑪家穀倉」是由穀倉改建的餐廳,運用部落特色食材的風味餐,一樓是用餐的地方,可以上二樓欣賞風景

瑪家穀倉旁的部落裝置藝術

「紅藜故事館藝術彩繪牆」《無言的抗議》
魯凱族好茶部落的藝術家杜寒菘於2015年繪出大幅壁畫,表達部落對遊客無禮入侵的內心衝突,
以下文字是繪者的動機意念:
「我自己的長輩們從來不會輕易的發脾氣,對部落任何人也都很客氣,其他的長輩也一樣客氣的對待部落的每一個人,甚至熱情招待素不相識的訪客,
但自從部落逐漸走向觀光後,不斷的發生遊客失序、擅入家屋的事情,而使得部落的年輕人對外公開發聲,
唯獨長輩們仍然保持沈默、沒有發脾氣,但眼神中所透露的盡是無奈,這樣的舉動,更映照出長輩們傳統內斂的個性。
作品中的長輩沒有嘴巴,延伸而出牆面冒煙的煙斗,代表長輩們無言的抗議,提醒族人及到訪的遊客自省,是否我們的言行又讓長輩們失望了?」




母老虎?? 與雲豹


準備離開禮納里部落,看到「長榮百合國小」因88風災受創部落居民遷居此地,
被沖毀的三地門鄉三地國小大社分校,異地重建於此,由長榮集團認養援建,聽說是個很有特色的原住民小學

「大社部落」
這裡與瑪家和好茶二個部落相離較遠,一樣是排列井然有序的木造房屋群,

每戶人家都會將前院設計具有自家特色的樣貌,細心營造自己的家園


由禮納里離開後,接下來沒有其它的行程,準備要去屏東車站搭車了,
應該還有20公里左右吧

沿著「台24線」騎到屏東市,很長一段無趣的街景道路,只能邊騎邊尋找有趣的景象了


德協國小校園外的裝置藝術

「屏東車站」今天單車的目的地到囉,和幾年前來時差異好大,變得好新穎哦

搭國光客運,單車也要買票,打包一下

今天遇到的客運司機很客氣,我們的單車也乖乖躺好,準備回家囉

今日里程&今日爬升



路線資訊:                                                                                                                                               三地門-三德-谷川-神山-霧台-紅門-原路回-禮納里-長治-屏東』

高度路線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