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踏雪尋騎布農部落-Day 2 (望鄉、羅娜、人和、地利、潭南) (2015-01-17)

<單車路線>
望鄉-久美-土場-信義-郡坑-人和-雙龍-地利-丹大林道-孫海橋-丹大林道-地利-潭南-伊達邵。

以往安排二天的賞梅路線,第二天都是安排塔塔加,今年不一樣,謝謝Gavin規劃,當騎過後深覺又一個自己好喜愛的路線 !
今天由玉山山腳下的望鄉,開啟我們的單車微部落之旅, 我們視野腳步也隨著流過許多原住民部落的濁水溪一路潺潺徐行著,
雖然騎到了台16終點孫海橋,看著路僅在對岸而無法穿越, 心中莫名湧現的些許失落情緒,但是又到了部落中看到了熱情真誠的笑容,
路不會隨著眼中所見的中止線而停止, 我們的單車之路仍要繼續著 ~
這二天由日月潭做為開始與結束的地方, 最美的地方在哪裡? 我知道不是在那人潮聚集最多的地方,而是藏匿在那山林之中的沿途中,騎著騎著就會一直發現 ~
也許我們不會透徹了解部落中演變進展的所有前因後果,對於他們來說,我們只是過客。
但只求自己能一直做到尊重、不打擾在地的方式,去做到自己想要了解、關懷、獲得在地人文的資源。

-------------------------------------------------------------------------------------------------------------------------------
玉山 ! 早安
望鄉真的是一開門就見玉山, 好喜歡的地方
清晨微涼的空氣, 映入眼簾的高山美景, 為我們豐富的部落單車之旅拉開了序幕
「都構密思」  TO GO MISS
昨晚的民宿, 本來不太好記住的中文, 看到英文是不是覺得很好記了呢 ?
http://www.yohani.org.tw/dynamicdata/BandB_2.asp
清晨離開望鄉部落,沿著昨天騎過的路線,  先騎3公里左右到「久美」
照片中可見望鄉部落整理的很整齊、乾淨,
路旁的山櫻花也是族人種植,近幾年來,致力於部落觀光使之更加美化

緩緩的下坡, 舒服的涼風吹來,騎在踏雪尋梅自行車道, 現在寫文章時,
已忘掉那時騎這段路時,口中那時哼著什麼輕快的歌了,只覺得那時有輕鬆愜意的感受

今天要再由久美騎經「千歲吊橋」後,再接到「台21線」
Rita騎到吊橋的一半, 指著天空的雲, 真漂亮, 這是卷積雲嗎 ?
「卷積雲」拉丁文學名Cirrocumulus。似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組成的雲層或雲片,多成群、成行出現,排列規則。
色白無暗影,有柔絲般光澤。卷積雲只有一類雲狀。 「維基百科」

接回到「台21線」

「土場梅園」
此次行程出發前幾天, Rita隨意傳了張照片, 網路上有人寫的信義鄉賞梅秘境給 Gavin,
因不知道地方,之後也就忘了不以為意, 結果今天經過台21線時, Gavin說上次傳的照片就是這裡
哇, Gavin好厲害呀,看照片就可以找得到地方,
雖然極盛花期看來好像過了, 不過來到這條小小的秘境,也不錯啦   ^_^
這裡是台21線99k處,往「土場」的路標彎進來即可到達


梅花樹稍上, 有的已經新開綠嫩葉了
岔路左邊也可以通往羅娜部落, 地上畫的自行車道符號也是昨天有騎過一段的「踏雪尋梅自行車道」
「台21線 筆石橋」
筆石橋雖然只有短短的400公尺,但每當颱風大雨季節來臨,土石流崩落沖刷到筆石溪,
不得不築起高架橋樑來跨越下方的筆石溪, 照片可明顯感受到橋面與底下溪谷落差極大

「台21線 陳有蘭溪橋」
是信義鄉對外聯絡極為重要的樑樑之一,因這座橋經過多個颱風侵襲毁損,改建後採用長跨徑鋼構橫跨陳有蘭溪,
遠離山邊避開土石流及坍方的危險區域所重建, 而S形彎道蜿蜒的公路橋梁,
由上俯瞰優美的線條曲線,像是蜿蜒在山邊河谷上的紅色巨龍
昨天我們由風櫃斗往牛稠坑的觀景台上,也清楚可見這長長的陳有蘭溪橋

「陳有蘭溪」二旁山稜, 土石流崩塌沖刷而下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記憶中最深刻的土石流災情就是信義鄉神木村了, 之後只要是夾著大雨而來的颱風災情, 陳有蘭溪流域與陳有蘭溪橋總是同時被提及,
這張照片是由陳有蘭溪橋上所拍攝的

有著寬闊視野的陳有蘭溪橋,景觀極佳, 每次經過在這裡總會忍不住的多拍了幾張照片

寬闊的溪床上種植大部分作物,都是葡萄果園和檳榔樹,
對於近幾年來生態浩劫是否有連帶關係? 當我們對於土地要求愈來愈大,而超出負荷時,
大自然的反撲是淺顯易見的

山壁上,土石泥流豪不掩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每年經過會發現崩塌的面積愈來愈大,心理總是好惋惜,也好害怕,
滿是綠林的山壁,光禿的痕跡愈來愈多, 我們會有如何的未來?
其實,不是居住在這裡的我們, 也是深深關切著

群山環繞綿延不絕, 這種景色是我們騎單車入山、入林所喜見的

陳有蘭溪橋是台21線上最為壯觀的橋樑, 長約1.5公里以高架方式建在河床上,
這裡也成為台21線重要地標之一,當地人也稱為這座橋是信義鄉的高速公路了

「台21線 豐丘橋」
也是以高架橋樑方式避開山壁危險路段,繞行山坡外側的豐丘橋,長度約700公尺左右

「台21線 豐丘橋、沙里凍橋」
照片中 Rita正在騎的是豐丘橋(長度約700公尺左右) ; 而遠方有著紅色的是沙里凍橋(長度約1公里左右),
原本依著山壁而建的「豐丘明隧道」崩塌現已荒廢,目前可供人車通行的就是「沙里凍橋」,
感覺二條橋梁是相連的, 其實沙里凍橋的終點就是豐丘村的入口, 二座橋樑中間有一小段的土堤道路, 然後就會接上豐丘橋了

由「台21線」繼續往「水里」方向騎,不過這次到達水里之前,我們就要接往「台16線」走新的路線哦 !
注意,約在「台21線 77K」左右, 抬頭看到「台16」與「台21」共線終點指標,就不要再往台21線騎,
而是要往「台16」地利、人和,
照片中左邊小路上去就是往「台16」; 而直行則是「台21」
(註:此張照片感謝新南極轉運站版主借圖(通往梅子的故鄉-台21線水里神木段),
此部落格版主對於台灣公路有非常詳盡精闢的介紹,並有出版實體書籍, 「逐路台灣,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
對於我們路線規劃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哦 !

告別「台21線」, 轉了個彎上來, 迎接的是一段緩坡, 抬頭看了看路標,
嗯, 沒錯, 往「台16線」騎就對了, 今天行程是微部落之旅, 為什麼說是微呢 ?
就是沒有那麼深入啦,想了解每個部落文化,事前功課是要做很多的,
今天我們是想騎與以往不同的路線,來尋訪台灣的美景 !
「台16」會經過四個原住民部落:「人和」、「民和」、「地利」、「雙龍」,
但人和、雙龍位置在濁水溪的另一端, 並不在台16主線上, 而民和則是四個部落中, 最大的聚落。

騎沒多久,就明顯感受到這一段路,相較於「台21線」經過車輛極少, 突然有點忽然離開喧擾世界的跳脫感,
而且一到了開闊的點, 哇塞 ! 一開始就有這麼棒的峽谷風景,這是以前騎外面台21線所不曾看見的視野

我們就順著路, 先暫離台16主線, 下滑到剛剛在高點處看到,驚呼的峽谷,先下去溪谷探探路況吧

Rita後方的是「人倫橋」, 我們先騎下到溪谷晃晃,  等會再由原路回來
騎著公路車就知道避震車的好處了, 現在也來個輕Off Road


「人和波石聯絡道路」
我們打算一直騎過去, 看可以騎到哪就騎到哪裡,
不是常常有機會可以在濁水溪谷旁騎單車的  ^_^
若是枯水期, 騎登山車的車友們,應該會很想騎這一條溪谷路線的
壯觀的地質景色

這一段「人和波石聯絡道路」, 感覺柏油是新舖設的耶, 雖然只有一小段,騎來也開心
現場看溪谷有一處青苔沈積處, 映入眼簾是滿眼漂亮的綠
隨興拍了下來, 不過仍不及我們當時眼睛所見之美
溪谷探險完畢, 再騎回去,往人倫橋方向
這一段路況不佳, 而且還蠻陡的, 怎麼 Rita拍不出陡度咧…

「人倫橋」
真是太有趣的橋了, 上面有好多可愛的豬頭耶…哈哈  ~
我們剛剛騎經過看到的時候, 二個人一直大笑呢, 讓 Rita忍不住和豬豬對望了,
很多橋都讓我們印象深刻,而在這崇山俊豁的美景中,搭配這雙頭豬的人倫橋,也是會讓我們不會忘記的啦!
其實在原住民部落中,常常看見有獵人狩獵山豬的英姿造景,所以山豬圖騰出現,也是很常見的!

山豬騎車,也是要帶安全帽的哦 !
(噗, 還是覺得這座橋好有趣, 有經過一定要來看看唷)

往「人和部落」, 人倫橋的另一端, 擺著一台戰車 (昨天我們在羅娜部落也有看到一台),
感覺現在國軍, 真的有駐紮在部落的計劃了, 呵呵 !

過了人倫橋後, 即進入「人和村」的範圍了
在戰車旁的邊坡上, 這裡則有歷任「人和村」村長的雕像,
布農族的勇猛,看村長們肩上獵到的山豬和獵物等, 就知道啦…
(怎麼知道是村長雕像, 因為它下面有放牌子啦  ^_^)  這樣這個村會不會大家都想當上村長啊

緩坡上行著,離濁水溪河床距離愈來愈遙遠了

「人和村 羅羅谷部落」
主要是布農族的部落, 有著整齊乾淨的街道,
牆上雕刻著關於部落慶典文化、祭典儀式、傳統的手工藝製作等意象壁畫

原住民婚禮耶…不過時間還早, 仍在佈置會場,沒機會看到新郎新娘本尊,
一直很想現場,親眼看看穿原住民傳統服飾舉行婚禮

「人和國小」
Rita、Gavin到外地騎單車時,除了部落中的教堂外, 我們另一個很喜歡去尋寶的地方就是國小了,
發現這個小小校園裡, 有著年輕回憶的溜滑梯 (遙望…)
原本看來無趣的水泥色, 彩繪變成了好生動活潑的大象溜滑梯, 讓我們騎著單車一眼就瞧見啦!


哈哈 ~ Rita就愛玩追迷藏啦, 一個溜滑梯也可以玩這麼久

這一棟房子的外牆,種植藤蔓類植物, 由外觀完全看不出是否仍有人居住,
偏洋式的建築外觀在原住民部落很少見到,這種感覺很像是到了外國小鎮的餐廳


仍地屬人和村, 跨於卓棍溪之「羅羅格橋」

沿著很長一段「人和波石聯絡道路」旁的堤防上騎車, 上面風景比較好哦,
騎了一段發現沒有路可以切下去下方的道路耶, 哎呀,管他的,騎了再說,
騎到底沒有路,就再騎回來囉, 二個人很樂天的想著 @@

人和村跨越濁水溪的「寶石橋」及橋旁廢棄多時的舊有吊橋「青雲吊橋」
沿這條路可以接到「人倫林道」,不過我們要繼續去探訪雙龍、地利、潭南等部落

繼續沿著「人和波石聯絡道路」堤防騎,
除了濁水溪對岸的聚落外, 這一端廣大的區域只有騎著單車的我們,
這種旅行深山部落裡的感覺,現在回想還真不賴耶…

單車引領著我們,進入眼前所見的連綿群山,
這種美景,對我們來說,真的算是蘊藏在部落中的神秘瑰寶

有一段上坡, 往「雙龍部落」產業道路

往回拍剛剛由堤防接過來上坡的產業道路,
沿途沒有路標耶, 還好有 Gavin同行, 才不會迷路…
(其實也是要靠GPS地圖,確認定位,才不會在這條條小徑中迷失方向啦)

杉行溪橋」
許多人到雙龍部落觀光,大多由「台16線」經過「地利」, 再由跨越濁水溪的「雙龍橋」上山,
主要觀光景點是「雙龍瀑布」,我們此次因時間及路線考量,瀑布暫不在此行行程中,
因此我們此次雙龍,沒有真正到部落裡面,而是騎部落下方的道路,
若要真正對部落巡禮, 我們短短的時間還真是不夠呢

往雙龍部落的產業道路

往雙龍部落的產業道路上, 部落農家會在路邊種植些蔬果, 照片地上的好像是佛手瓜,
Rita遙望著濁水溪對面, 被群山環抱的地利村, 等一會兒我們也會騎到彼岸哦

騎在溪旁的便道往前方醒目的「雙龍橋」前進

橫跨於濁水溪「雙龍橋」,是地利、雙龍部落最重要的聯外橋樑,
不過看著前方橋樑與溪床高度,可以想像每當颱風大雨,濁水溪暴漲時,
這裡很有可能會因湍急溪水土石又被阻斷了交通要道
(其實自從騎車後,當新聞報導路況崩斷的新聞時,都會特別留意,也因此今天騎車特別有感)

「雙龍橋」
由橋上望去前方就是「地利村」了, 但因我們去程是走外圍,故不進入地利村

「台16線」
由地利村外圍經過來到台16主線, 慢慢轉為緩坡道路,看起來路幅很小,本來以為是普通的小徑道路,
若不是上面指標清楚寫著「台16--合流坪還有11K」, 還真怕騎錯了路呢

「台16線」
最初的台16線,原是公路局規劃開闢另一條橫跨中央山脈,全長1百多公里的東西向橫貫公路(由南投名間鄉到花蓮萬榮鄉),
但在2014年時,公路總局公告解編,把「地利」~「合流坪」路段降級為「臨29便道」, 所以目前的台16線,全長是41.3公里,
隨著「孫海橋」崩毁, 而丹大林道至林田山林場也無法通行下, 地圖上虛線消失的這100多公里,也讓這段路真正回歸大自然 !
「臨」: 無法像一般省道的標準規格路段養護規模, 縮小到「基本通行條件」的省道便道

「臨29便道」「地利」~「合流坪」間的路段,在1.1K處,有設置管制站,
於夜間5:30到隔天早上7:00會進行封閉管制哦,因此回程可別錯過管制時間了,
我們經過管制站時,並沒有被攔阻,看來前方路況應該沒有問題才讓我們通行
隨著緩緩爬升,山谷山巒峽谷形態越加明顯,偶爾也有汽車經過,看裝備是要去裡面露營區(沿途指標有看到2,3間的露營區指標)

第一次騎這個路段,很難不被眼前這隻大土虱吸引住目光吧,
雖然也有在別處見過類似的曲流, 但這一隻是我們目前看過最大的,  ^_^
這一處濁水溪的大曲流平台,蜿蜒的河道曲線讓人驚豔大自然鬼斧神工
一直找到了這一處開闊的平台,可以一窺這處氣勢非凡的土虱灣


「臨29」, 慢慢爬升約3K後, 再來約下滑2K左右,會再回到濁水溪平面,
唯有真正騎到山林裡,才可感受到這種靜謐吧 !
鮮少人車的緣故,也可讓我們沿途更加專注於欣賞這條初訪的道路,
就連陽光照耀灑下樹稍的光影,我們也可以很迷戀

好不容易爬上高處, 又隨著剛剛一路暢快下滑回到了,與濁水淨溪平行前進的高度了,
左邊邊坡的岩石,感覺隨時會崩落下來的樣子, 仍屬地質不穩定的區域,
騎車欣賞美景同時,我們也隨時豎直耳朵,小心快速通過

上下起伏路路段, 又開始了一段緩坡,
其實「地利」~「合流坪」間的路段還有是許多鬆散的小落石散布在沿途路面,
照片右前方還可清楚看到, 山壁上還留有大片土石崩塌的痕跡

這一段的爬坡比較陡一些,路況因路面有多處坑洞較不佳,有些路面因背光面還會有些積水、青苔,
還好現在是上坡,這時 Rita、Gavin互相提醒著, 回程要小心留意這一段

爬過了剛剛較陡的一個坡後, 現在這裡就覺得輕鬆多啦, Rita一直往右邊看是發現什麼好康的嗎 ?
哈哈, 原來這裡也有一隻大土虱哦, 所以我們一直在留意有沒有更開闊的點可以取景啦 !

這一處的大土虱,視野因些許被遮蔽住了,取景角度反而沒有剛剛前面的那個佳,
到了這裡,爬坡也告一個段落, 等會兒又是一段下滑到「台16」「臨29」終點囉 !

「臨29」過了8K後一路下滑,經過「合流坪」內的「天時農莊」,假日常有遊客來此露營渡假,
這一段旁邊也看到有農家在此開墾果園, 而到孫海橋前看到最後一戶住家,就位於11k旁邊

經過最後一戶住家,持續前行,又看到蜿蜒而去的濁水溪,
照片前方轉彎過去,就快要到達了


「台16線」「臨29」終點
不知是周圍環境太安靜或是景物有點稀噓感,
到了這裡,第一次突然心中湧現, 路怎麼到了盡頭,有點暢然所失的感覺 ,
知道路就在對面而已,但就是無法過去這短短的孫海橋,
路, 雖然已經到盡頭, 但這裡一直讓我們有著不想離開,想在這裡放空的氛圍

「孫海橋」
本橋最初是由伐木業者孫海,為方便進入中央山脈的原始森林伐木,於1957年所建,又因丹大林道亦稱「孫海林道」之故而得名。
孫海橋早期為木造橋樑,1969年由南投縣政府改建成為水泥橋。
2004年7月3日,敏督利颱風侵襲台灣時發生七二水災,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造成濁水溪暴漲,造成孫海橋橋面被沖毀。
後經評估為防止丹大林地的濫墾盜伐,行政院傾向不再重建孫海橋,但為便利布農族到祖靈聖地朝聖、民眾高山生態旅遊及台電人員超高壓電塔的維修,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搭建僅可通行摩托車的吊橋便利通行,並且林務局設置三分所管制站管制。
目前吊橋也因2008年辛樂克颱風的侵襲之下損毀,只有流籠可以渡過濁水溪。(來源:維基百科)

彼岸就是原本可通往七彩湖的「丹大林道」, 看來短期內(或永遠) 這也是我們無法到達的一段路了,
更別說是經由丹大林道->七彩湖->萬榮林道->花蓮的道路了 !

孫海橋旁拍攝, 這裡也是濁水溪與丹大溪的匯流處
我們站在這裡樂觀的相信,政府單位是因為保育山林的理念而讓這條斷了的路成為大家所永遠懷念的道路,
讓山林回歸老天, 我們只能樂觀的相信是如此 !
無論是以前的吊橋或是溪床便橋,經由湍急溪水沖毁, 全都已經剩下殘跡,
孫海橋橋墩上頭的題字,早已斑駁不堪辨識了
在孫海橋旁,吃了簡單的乾糧,享受那裡真正靜謐的片刻時光後, 下午還要去另一個原住民部落「潭南」, 回程吧 ~

鬆軟土石,易落石區

「合流坪」
回到「臨29」約10K處, 無論在多麼偏遠山林中,總是可見筆直的檳榔樹縱跡


剛剛來時的下坡, 回程通通要還回去, 不過回程總是覺得比較快, 坡也比較不陡耶,
應該是剛剛在孫海橋吃了午餐, 又有體力了啦 !

回程拍拍濁水溪大曲流的另一個角度

回程的拍攝角度, 剛好可以為路況多記錄一下

騎回到與濁水溪平行, 表示等會有段爬坡在等著
(其實剛剛騎來的路上,很希望不要有太多下坡呀,因為回程要爬回去)
對了, 我們回程的時間,遇到好多輛四輪驅動的吉普車開過來,輪子還特別大的那種哦,
看來是要進去濁水溪裡面潦K啦 !

爬坡路段開始囉

歡迎新的門神  哆啦A夢和Kitty貓


回到去程時, 很有印象的崩壁區

這一段崩壁區,地面柏油都還是新舖的, 推斷應該是前陣子落石施工後, 這一段路面又再重新舖設的

「地利」 (達瑪巒)
剛剛到孫海橋, 因為是騎地利村外圍過去,接到「台16」「臨29」
回程沿著台16回到地利村來, 當然要進去村落裡面逛逛囉,
這裡是台16線最後一個部落,位於濁水溪上游,
通往村落的街道牆面已看到許多布農族原住民圖騰了

「地利村  青雲基督長老教會」
來到原住民部落, 我們第一個會去找教堂   ^_^ (真的,山上的教會比都市區的有特色多了)
今天是星期六, 教會還沒有開放, 可惜無法入教堂內參觀
照片中建築上方有著十字架的是青雲教會, 左邊那棟則是教會附屬的教學用之教育所

地利村乾淨、整潔的街道,
這裡的人也很熱情哦,我們去程時,因是騎地利村外圍,沒有先進來部落內部,
先在路旁停下來看路線是否正線,當地的人馬上問我們,
「要去孫海橋嗎?  馬上向我們比了方向」 看來外來遊客來到地利的目標都是前往孫海橋,所以當地居民也很習慣,樂於報路了

地利村中, 看起來較高級的住宅哦, 不知是否做為民宿用的,
在原住民部落中,我們較少看到這種建築外觀

「達瑪巒橋」
舊名為地利橋, 位於台16線28K處左右, 跨越玉崙溪, 是聯絡水里鄉(民和村)及信義鄉(地利村、雙龍村、潭南村)的重要橋樑,
橋上可看到許多布農族文化栩栩如生的雕像, 我們則要經達瑪巒橋, 再接到「投63」往潭南部落->日月潭

經過地利村後,由達瑪巒橋下方左轉接上鄉道「投63」,往日月潭指標方向前進哦
這也是往我們下一個要去的潭南部落方向, 而投63出口就是在日月潭的伊達邵。

「投63」
連接台21甲與台16的投63線, 全長11.5K, 沿線較為知名的地點為信義鄉最小的村「潭南村」及出口端的日月潭,
沿途都是上坡, 一直爬到約6K的潭南國小, 這次經過除了去國小還要去教會參觀參觀,
旁邊的玉崙溪都乾涸了,只見石頭雜草密佈在河床上

第一次騎這條路線, 好新奇, 還蠻喜歡的, 主要也是因為經過這裡的車輛較少,
可以安安靜靜在山林裡騎車, 其實是很幸福的,許多較為知名的道路,雖然風景美,但沿途車輛經過時的廢氣、吵雜聲,
總會減少一些騎車的興緻, 所以能夠來騎這種沿途9成以上都感覺安靜的道路,是不是很幸福 !

「潭南村」
連續爬坡, 進入村落範圍了, 前段較沒有可遮蔭, 後面才開始有樹蔭
潭南村原名是「瓦拉米」, 是指一種在地常見的原生蕨類, 後來因其位置是在日月潭南邊, 故名「潭南」
很多人會特地來潭南村拍這裡很有特色的潭南國小及教會, 剛好,我們這次都會去耶,呵呵, 開心 ~

進入村落後, 繼續一段爬坡,沿途看到有許多在山坡的農地上的農作物,感覺像是隨手灑下的,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那是「佛手瓜」

一樣繼續緩坡爬升著, 還好開始有樹蔭 (檳榔樹… @@)

冬天尚未過去, 春天的花蕊已悄然開放於山林中,開的正美、正艷

進入了部落中, 隨處可見大多住家前種植許多花草植物, 有著原住民文化圖騰的擋土牆,
來到這個村落中, 立刻可以感受到山居中的寧靜, 讓人開始了輕輕、慢慢的腳步

由警察局旁, 往上的那條路, Gavin叫 Rita騎上去,
哇! 要早點跟我說嘛…我先換個檔咩…
要騎上去看什麼? 下一張照片就知道囉,絕對值得騎上去的地方

還沒騎到上面,已經有看到最上方一尊展開雙手的耶穌像,
是叫 Rita、Gavin 快點騎上來,別摸魚了唷

由這柵門進去就是潭南村的「天主堂」,
剛剛忙著奮力爬坡, 都忘記照相, 要到天主堂前會經過二個龍頭會翹勾輪的那種陡陡坡哦

外觀看來極新穎高級的天主堂,
原本是原住民建築外觀的天主堂,因為921地震毁損了, 後來在當地團體及信徒們的努力,
重建了這座新穎,象徵重生意義的教堂

教堂外面還有ㄧ個巨大的十字架,粉嫩的山櫻花在旁, 真是好美的教堂呀

今天教會沒有開放,對於教會美崙美奐的內部照片有興趣的, 可以上網搜尋,
我們自己回來搜尋過,很漂亮哦

而這個天主堂吸引我們的, 是在旁邊巨大的耶穌像,
矗立在山頂,張開雙手像是歡迎著部落或外來的遊客一般


Gavin先騎下去, 由下往上拍耶穌像
(Rita很自動的站在耶穌像旁搶鏡 ^_^)

回程補拍, 要到上面的天主堂, 要爬上這個陡陡坡

「潭南國小」
偏遠深山地區的迷你小學, 原本的校舍在921大地震時
傾頹震垮了, 目前所看到的是重建後,再次重生嶄新的面貌,
極小巧卻極有特色的潭南國小,假日時校園是採取自由參觀方式, 今天有開放耶, 當然要進去瞧瞧了 !
可以看到照片的學校主建築嗎 ? 它就蓋在200公尺的操場中間唷

小小一圈的操場, 先繞一圈來熟悉環境

地下室則是幼兒園的遊憩區域

校園建築使用透明玻璃帷幕,有著明亮開放的空間感, 鋼骨結構的牆體強調結構安全,避免921地震震垮原本校舍的歷史再次重演,
上面還有遮雨遮陽棚,讓學生減少日曬之苦, 這裡的建築與一般所見的截然不同,還有得過遠東建築獎「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哦

這裡則是我最喜歡的校園一角囉,  今天要上的課程是 「戶外單車課」
這裡是戶外的自然科教室, 還可以看到學生做實驗的燒杯實驗器具,
在開放的空間做實驗,氣體才不會都在密閉的教室裡頭,旁邊更有洗手台可隨時備用,真的很棒的想法 !

教室外的操場

校園二樓的「布農文化資源教室」, 裡面擺放布農部落歷史照片與部落祖先物品等,則是校園內沒有開放的區域,
那麼我們就拍拍外面所陳列的布農文物吧

陳列在「布農文化資源教室」外面的玻璃櫃有許多部落的手工藝品








除了剛剛去過的天主堂, 潭南部落裡的另一個教會, 就位在潭南國小對面的「潭南基督長老教會」,佇立在山林中, 也是很漂亮的一個教堂

教堂旁的廣場, 衍然是一個讓居民可遮風避雨的風雨操場,
牆上也有宗教相關的彩繪壁畫

離開潭南村之後,繼續著緩爬升,大約要再騎3K多才會到達投63的高點,
整片的城鄉山林之美,阻隔了山腳下來自日月潭的喧鬧吵雜,
到熱鬧市集前,還有一點時間可感受此刻山林的靜謐,好好享受吧


投63的最高點 (潭南村牌樓處)
過了牌樓處,再來就是一路下滑到日月潭-伊達邵,也結束我們今天行程所有上坡了, 呵呵

才剛下坡轉了個彎, 視野豁然開朗,看到一個空曠處可以眺望隱身於樹叢間的日月潭景色,
可惜整個天空灰濛濛的, 能見度不佳, 但轉個念心想,我們騎車繞了一大圈,由日月潭開始,也將要由日月潭結束,
即將結束前,這裡看到的景色不是單單以美麗來衡量或與任何景色媲美的, 二天單車行程收穫如此豐富滿足,
我們想要用單車、雙腳感受到的美景, 繼續存入腦海中、心中那存在著無限大的記憶體裡面


下滑回到日月潭伊達邵,因為時間還早,想到水社碼頭週邊繞繞, 穿過市集街道,已開始有遊客了,
現在人還不多, 心想再晚一些,這裡應該就像是夜市般那樣擁擠了吧 !


碼頭邊、纜車處,依舊是享受周末休閒時光的遊客們聚集在這旅遊觀光聖地,
而此刻的我們,只想遠觀就好
今日里程&今日爬升






Day 2 路線資訊:                                                                                                                                     
望鄉-久美-土場-信義-郡坑-人和-雙龍-地利-丹大林道-孫海橋-丹大林道-地利-潭南-伊達邵。 
 
 

Day 2 高度路線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