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環花東海岸山脈 Day 3 (2020-06-15)


 「海、稻子」直覺中這二種完全不會聯想在一起,
但是在東部海岸沿線,在太平洋與海岸山脈之間,陣陣海風吹拂帶來成熟的稻穗香,稻禾彎起了美麗的弧線,
原來記憶中新春仍是綠油油的嫩綠新秧,在盛夏中已看到太平洋海風下的璀璨金黃,
我們喜歡沿著海岸線,看著湛藍閃爍的寬闊海面,
也喜歡深入水梯田梗間,聞聞依山傍海下自然孕育的大海稻米香,從小小秧苗晝夜生息著,
直到在海風中飄曳的金黃飽滿稻穗,我想是許多人仍對土地存在的那一份熱情和文化傳承的堅持,
我們也帶著單純初心的那一股熱情,用雙腳記憶下對土地的熱愛 ~
--------------------------------------------------------------------------------------------------------------------------------
今天是環花東海岸山脈最後一天的行程,要由成功鎮~花蓮車站後搭乘二鐵列車到宜蘭冬山,再 4+2 回台北,
昨天依照原訂計劃在成功鎮落腳,今天行程是依著台 11 線海岸線由南往北,
時間更充裕了可以慢慢騎,在各個預定停留的景點也可以多一些時間,
今天行程幾個主要會經過的景點就是「三仙台、金剛大道、真柄梯田、新社海稻田」,
簡單來說就是「海、稻子」構成的唯美畫面囉

5 點初頭就離開旅社,首先要去「三仙台風景區」迎接曙光

「11  111」經典路標,雖然拍了很多次,不免俗的經過還是要記錄一下

在三仙隧道前的岔路,要右轉進入「三仙台風景區」

現在時刻還不到5點半,海平面上已被渲染了金黃色的曙光,
而光線投射到跨海步橋也閃閃發亮,這裡是很熱門拍日出的景點
等待日出是分秒必爭的,瞬間雲彩色溫變化相互輝映著,都是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這時刻更能感受流逝飛快的時間,也更顯可貴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東部海岸公路代表性景點,除了迎接曙光這種幸福的體驗,
走過銜接本島和三仙台的跨海步橋,可以欣賞三仙台原始的珊瑚礁岩風貌,海蝕地質景觀、八仙過海的神仙傳說

太陽讓天空晨曦漸漸浮現濃郁的暖色,卻也不斷變換著色彩,具有層次的漸進感,我們或坐或站,
望著深藍色的天空一直上演著豐富的雲彩霞光,
聽著海濤拍擊鵝卵礫石後退下的溫潤滾動聲響,
若不是規律傳來的浪濤聲,真的以為時間暫時凝結,一回神才明瞭,這是自己想要停止的瞬間


聽著浪濤捲起礫石,再緩緩滾下的溫潤聲音,好迷人療癒的聲響





Rita 只要坐著欣賞美景就好,常常在想為什麼看海會讓人心思沈靜呢?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解讀,不過唯一不變的因素一定是包含著,
看著寬闊無垠視野,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很多憂愁在這個空間裡也會覺得微不足道,或是不需在此刻煩惱了吧

海水浪濤並不會解決帶走煩惱,但望著天地之大,會暫時忘卻了小我










八座圓拱建構而成的跨海步橋,遠看就像橫臥在本島與三仙台島間的一條巨龍,帶著一點浪漫卻又氣勢磅礡









離開了三仙台風景區後,到三仙台的北側「比西里岸部落」(白守蓮) 去逛逛,
以前經過卻沒有留意到有這個阿美族的小部落,後來得知部落近幾年來推廣旅遊觀光,
海岸邊還有巨大漂流木組成的裝置藝術,一定要去看看的

離開三仙台停車場後,由連接比西里岸部落的小徑道路騎過去


「比西里岸」是部落原來的名稱,Pisirian是阿美族語-放羊的意思,部落原本是在山坡上,
但1947年時受颱風侵襲,嚴重損毀部落,所以遷移到山腳下的海岸邊定居
部落社區發展協會規劃出社區的比西里岸文化中心,建築是以巨大的漂流木為支架,用茅草為屋頂,
搭配不規則狀的白牆,整體建築既有阿美族的影子又有熱帶島嶼的風情,
文化中心裡面一樓有小型劇場的規劃設計,每逢假日時「比西里岸寶抱鼓鼓樂團」會在此表演;
二樓則是眺望太平洋海景的觀景台

幾年前這裡也曾經是吸引遊客拍照的「比西里岸的幾米園區」,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及沒有維護,
當初隱藏在比西里岸村落的幾米彩繪圖樣都褪色了,還好堤防上還有很多像羊的裝置藝術可以拍照,
我想山羊的裝置藝術是因為貼近早期這裡是牧羊為主的聚落產業吧,
而堤防上最吸引目光的就是一隻尺寸超大的領頭羊了 (不過看起來似羊似鹿,應該是混血兒) 

以巨大漂流木打造,尺寸比人還要高大,高聳佇立於堤防上的「領頭羊」,是一定要來張合照的囉
這隻遙望著比西里海岸方向的領頭羊,是木雕家拉黑子在2012年帶領部落族人,以漂流木一根根銜接固定打造的,遙望遠方,以冀外出打拼的族人能記得回家的路


堤岸上好幾隻羊,都是用木頭做成的,還有彩繪鮮艷的顏色,讓灰階的堤坊增加一點活潑的視覺

離開比西里岸,接回台 11 線

我們由台 11 線上的涼亭眺望「石雨傘」,是介於八仙洞與三仙台之間的地質景觀景點,
由海岸延伸長達1公里的海岬,是屬於石灰石隆起的海蝕地形,有各種豐富的海蝕地貌,
像是嶙峋的礁石、狹長岩岬、平衡岩、壺穴、海蝕門等,
其中最有名的平衡岩,是一塊比較細長的岩石穩穩托住了上方面積較大的珊瑚礁岩,
形成一種特殊的平衡結構,外形看起來很像一把雨傘,因而稱為石雨傘

在成功鎮石傘路上這個視野,有像烏石鼻,等一下到了,也會拍一下這種角度來比較一下

成功鎮海岸線旁看到有幾隻牛走在海邊耶,感覺有點奇怪,不知是不是掙脫的牛群,
因為這裡沒有草地,也不能喝海水,難道是來散步的?

「宜灣長老教會 (卡片教堂)」
位於成功鎮的北端,台 11 線上的宜灣部落,從正面看就像聖誕卡片的教堂圖騰,
繞到側面看教堂歐式白色建築結構看起來薄薄一片,因此也稱為卡片教堂,
是東海岸沿線上很有特色的教堂之一,
不過我們今天經過看到教堂正門卻用木頭框架圍起來,不知是不是荒廢了
「堺橋休息區」這裡正好是台東長濱鄉、成功鎮的交界處,雖然不是有名的景點,
但我們移動騎乘當下,視線飄向這裡時,很喜歡這裡的視野景色,當然要為當下的美好念頭而停下了
架高式的觀海涼亭,與海岸更加親近了,這裡可以遠眺到三仙台,
坐在涼亭內海風吹來把酷熱都吹走了一大半,看著礁石海岸的清澈海水,聽著浪濤聲,很令人放鬆的一個休憩點

「堺橋休息區」



可以遠眺到三仙台 (照片中右方遠處)

「烏石鼻」
位於長濱鄉南方,是火山熔岩噴發後,形成台灣面積最大的柱狀安山岩體,延伸海中的岬角組成,
有很豐富的地質景觀,遠看就像是人的鼻子向外突出,擁有豐富生態資源,
也是觀賞潮間帶海洋生物,磯釣及潛水的極佳地點,我們則是很喜歡這處的視野,
跟剛剛前面石雨傘附近所拍的景觀很像吧



「南石寧橋」附近,由對向車道望向海岸的景色,太美了,
海和天空就是該這樣啊,看到這種景色,我知道這是花東海岸才有的美景

有時回來在整理著照片打網誌遊記時,會不自覺的又陷入其中,真的很想一直活在那當下



「玉長公路、台 11 線」岔路口,
左邊是往台 30 線玉長公路,串連花蓮玉里與台東長濱,唯一以隧道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
但是我們這次行程是要環繞海岸山脈,當然就不能走近路穿越它囉,所以我們要繼續直行沿著台 11 線騎

「長濱觀景台」
位於台 11 線95公里左右,屬於寧埔休息區內的一座觀景台,有一條竹編的鯨魚裝置藝術,

鯨魚擺在這裡還蠻有意境,符合海洋元素的
可以欣賞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前方有樓梯可以走到下面的沙灘戲水

坐在竹編的鯨魚造景內,悠閒的欣賞眼前海岸風光,感受海景的浪漫



「南竹湖」
長濱鄉一個阿美族部落,是蠻適合深入漫遊的一個部落,

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在 2015 年時,一樣是環海岸山脈的遊記,有到南竹湖部落去,
<2015 環花東海岸山脈-南竹湖部落玩耍>
最喜歡部落裡面的巨型彈弓了,當地也有觀光導覽行程可以參加

「永福」部落位於台東縣長濱鄉竹湖村境內,西鄰海岸山脈,東南面可以俯瞰太平洋海岸美景



「齒草橋休息區」
位於台 11 線89公里左右,綿延百餘公里的東部海岸線,
沿途像這種有涼亭的休息區隨處可見,也會擺放許多裝置藝術,提供用路人休憩欣賞海景

這個作品是《2018台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其中一個作品「島群之間 by 張和民 / 台灣」,
材質是以木頭、鐵,陶瓷、黏土所創作充滿南島風情的作品,
檯面上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突起物,代表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嶼,
海洋將各個島嶼緊緊相連在一起,從天空看島嶼之間隔著海洋似乎分離,但從海裡面看,島嶼之間卻是緊密相連



倚著棕櫚樹蔭,徐徐海風吹拂,望向蔚藍海灣邊境,
這場上映藍色電影的 VIP 座位,每天都在等著適合的人入場,
這裡只需要寧靜,可以靜靜的與太平洋對望,這種生活實在低調又美好

到了長濱鄉的 7-11 便利商店,補上一些運動飲料後,接下來我們要暫離台 11 線,
到我們很喜歡的「忠勇自行車道」
由於近幾年來許多網路部落客分享,長光梯田旁筆直道路延伸往太平洋的視角美景,
讓這條原本鮮少人知道的自行車道夯了起來,現在每年這裡也會舉行馬拉松跑步活動,
也是以這條道路做為活動吸引的噱頭

長濱鄉公所規劃,依著長濱西側海岸山脈山麓的忠勇社區、長光社區一條五公里長的環狀單車路線,
從長濱市區轉入東13 鄉道產業道路,沿途有可探訪具有地方特色的景點,
像是百年榕樹、石龜許願池、巨石遺址、水源地等,再順著產業道路向東,
可以奔馳在筆直的道路由上往下,享受太平洋海風吹拂,像是要直奔大海懷抱的視野

由長濱市區接往「東 13 鄉道 長光產業道路」,
我們會先經過忠勇社區,沿著自行車道路線到了最著名的金剛大道後,由長光社區出,再接回台 11 線,
沿途可以一直遠眺部落西北側海岸山脈中,山勢俊朗的「金剛山:原名石坑山」

(在山勢地形與光影交互作用下,彷彿一隻巨大的金剛(猩猩)矗立於此,被稱為「金剛山」)





因為今年雨水較少,農民也在好天氣時加緊採收,最近這一週,台東很多處都已經陸續在收割稻禾了,
特地拍下這一區,有收割完、未收割的對比照片,你喜歡哪一種呢? 
我們還是比較喜歡有稻海的感覺啦



這處是「東 13 鄉道 長光產業道路」的最高點,有看到海平面就在我們身旁的感覺嗎?
之後會看到豁然開朗的景觀,會讓人頻頻讚嘆著,就連我們來了好多次,來到這裡看到接下來的美景,

還是「哇~」聲連連啊

當下看著眼前風景,覺得好美,好美,現在看著照片整理著文章,覺得那時的我們好幸福~
身後是金剛山,眼前是壯濶太平洋,由上而下二旁延伸的長光梯田景觀,
不論是嫩綠新秧或是金黃稻穗,都有其獨特的美感,
忠勇自行車道由於能夠遠眺著金剛山,而這段依山傍海沒有電線杆,二旁佈滿梯田筆直的道路,
是大家最喜歡取景的地點,被稱為「金剛大道」,有人會拿這裡和池上的伯朗大道相比擬,
在金剛大道上一邊看著層疊山巒,一邊看著蔚藍太平洋,
能夠騎在山與海的最美直線上,能不幸福嗎?

由地勢最高的地方往下拍,雖然自拍角度不好抓,不過這一張竟然一次 OK,太有默契了
昨天行程設定騎到台東成功鎮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
知道如果今天天氣好,我們今天在海岸沿線所要停留在各個景點的時間一定會更多
 (金剛大道、真柄梯田、新社梯田),現在可以更充裕悠閒的享受了




天氣晴朗的時候,金剛山清朗立體的山稜輪廓矗立在海岸山壁上,形成一幅壯闊的畫面,
季節交替更迭四季變換不同景色,不變的是身後這毅立連綿的山勢,
似是金剛守護神,厚實的臂膀做為屏障,當起了這裡的靠山



用最接近地平面的高度,拍著豐實低垂的稻穗,期許自己用雙腳踏上最貼近土地的旅行,
因為如此,我們視野可以看的更寬廣,分秒心情感受也更深刻,
這一刻因為一朵像小白兔的白雲吸引了視線,
下一刻佈滿湛藍寶石,閃耀著的海平面,又是視線不願離去的畫面,
這種最微不足道,平凡不過的感受,時刻都在我們旅行的途中發生,
依我們踩踏的速度可以收集好多好多

金剛大道上的涼亭,不論一個人、二個人、一大群人,在這空間裡都會有不同的心境感受,
但只要坐在裡面同時盡擁山海稻美景,好不愜意



我們邊騎邊拍,往海岸線移動,隨著時間也更多白雲繚繞在山頭了,
如果不是隨風飄移著,此處會幽靜的像是一幅風景畫,愛極了這個風光的旅人,珍視這片風景的美好



這個作品是《2018台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其中一個作品「與金剛共舞 by 沙播兒‧拉告 (林志強) / 台灣」,
作者本身就是在長光部落長大的阿美族人,在離鄉多年打拼後回到部落,
開始肩負壯年階段的阿美族男子應承擔的部落責任,號召一起回到部落的同儕夥伴,
以當年謀生的金屬電焊技藝創作,作品主結構造型和湛藍色彩取自年祭中盛裝跳舞的阿美族男子,
支撐結構的黃色飾帶則將作品變形為偏偏起舞的蝴蝶,矗立在山海壯闊的長光梯田中,
向千萬年來守護著長光部落的聖山金剛山致敬

時間 9 點,該離開玩了很久的忠勇自行車道,繼續移動出發了

才由剛剛的忠勇自行車道由長光部落這一端離開,接回到台 11 線才1公里路程,
又要往海岸山脈邊的部落去玩耍了
在台 11 線 86.3公里處,道路山壁上刻有真柄部落字樣的陶板,順著小徑往上走就是通往「真柄部落」,
原本的名稱為馬格拉海 Makerahay,是阿美族語乾涸之處的意思,
因為部落旁有條小溪,每下了雨之後很快就會乾涸,因此變成這裡的地名

「真柄部落」位於三間村南邊的台地上,西邊為東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
也是個依山傍水以農漁為生的阿美族小部落,為什麼會知道這個小部落呢? 
因為好幾年前曾在網路看到單車前輩分享真柄部落裡的梯田美景就一直記住了,
但是可能因為部落青壯人力都外移了,要勞力活的稻田,老人們已經無力耕作或是每年只有播種一期稻作,
其它時間稻田就是雜草叢生的狀態,所以之後幾次我們騎單車經過時,都無緣看到「真柄梯田」的美景,
今天再經過也是要再騎上去部落裡面看看囉

順著小徑往上走就是通往「真柄部落」

「真柄 天主教教會」

在長濱鄉由南往北的五個聚落 (長光、忠勇、城仔埔、真柄、三間屋),
都可以看到海岸山脈金剛山如影隨形陪伴著山腳下綿亙梯田風光,
背山面海的真柄部落,我們要尋找梯田美景,當然往有稻田的地方去,
我們先找到梯田的最高處,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有沒有好角度可以拍到海梯田的風光視角了





哇,來了好多次真柄,這次終於如願可以看到東海岸的「真柄梯田」美景了,
雖然有一小區已經收割,但梯田綿延入海的景觀仍是迷人
隱身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間的梯田,被金剛山川流而下的沁涼山泉孕育滋養著,才有這片美好大地,
稻田的黃綠;太平洋的湛藍,這是屬於真柄的世外桃源秘境

如果沒有特地彎進來部落,很難看到如此壯闊的山景,渺小的自己只會對山容的樣貌愈加崇景





拍了真柄梯田美景後,因為不想沿原路回去剛剛上來真柄部落的入口,就繼續沿著農用產業道路騎,
想找路再下切回到台 11 線,雖然有小路,不過有2段突然陡上,

下山路況較差是水泥路面,路幅較小也不易辨識,建議還是騎原路回去喔
 (這張照片是前段路況較好時拍的,後來要上下爬坡又陡下,路較小條,顧及安全,就沒有拍照了)

由產業道路下切,接回到「台 11 線」,接下來就到「三間屋」了

我們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八仙洞遊客中心」對面的「八仙洞海灘」休息一下,
將近 10 點了,這時有個遮陽的樹蔭是求之不得啊,這處沙灘有鵝卵石也有細沙,
不過日正當中,當然是沒有遊客戲水了








在「台 11 線 75 K處 ~ 樟原」路標之間,有二處很棒可以拍到海稻田的美景,二處間隔300公尺而已,
我們剛好有遇到農家在稻田巡視,詢問了可以讓我們進去田梗裡拍照

這是第一處,里程標示剛過 75 K處,在右手邊的稻田





這裡是第二個點,我們之前二次來花東看稻子,所停留拍海稻田是這一處,剛好在「樟原」路標的右邊而已,
稻田裡那一間房舍 (工具間) 真是畫龍點睛呢,我們都猜,農家主人是不是刻意將農舍外觀顏色漆得低調一些,
才不會搶了海與稻子的耒彩,因為他知道一定會有人常常停留拍照的,
感覺顏色是剛漆上沒多久的,跟我們幾年前看到顏色是不同的,但是都屬於較低調暗沈的顏色









拍完剛剛很喜歡的稻田區美景,到「樟原長老教會」拍拍諾亞方舟船型教堂,
外觀造型很特別剛好是船的造形,很符合海邊的氛圍

過了台東縣長濱鄉的樟原部落,再來就進入花蓮縣豐濱鄉的範圍囉,灑花 ~ 終於跨了一個縣市,
(雖然離我們目的地,花蓮市還有將近 80 公里距離,哈哈,不過,會踩總是會到嘛……)

距離船形教會大約4公里,左前方白色聳立的建築體是「靜浦北迴歸線界標」,
可同時飽覽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的美景,北迴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
台灣共有三座北迴歸線標碑 (嘉義水上鄉、花蓮舞鶴台地、花蓮豐濱鄉靜浦),
在花蓮分別靠山靠海的二座我們已經去過很多次,但是嘉義的,倒是都還沒有機會去

今年 (2020 ) 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影響,從2月初~我們行程出發時 (6月),外國觀光客完全不能入境,
重創了花東的觀光旅遊業,以前這個遊客必來的打卡景點,現在完全沒有人,好難得清閒的景象,
這是好處之一,但也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啊
我們由台 11 線繞進去花蓮縣豐濱鄉的「靜浦部落」看看,
以前公司旅遊曾經來過這個地方,不過那時候搭車,對於這裡街道的風景竟然完全沒印象耶,XD… 
(因為旅遊都是定點上下車,沒有時間可以讓我們在村落裡亂逛的)
地理位置在秀姑巒溪出海口南側,有一些套裝行程可以體驗原住民生態和文化深度旅遊,
這裡算是推展觀光發展還不錯的部落
「長虹橋」位於秀姑巒溪溪口處,
過了橋之後就是隸屬阿美族的港口部落,這個橋最為出名的,因為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站,
跨溪的拱形虹橋在綠色山林中非常亮眼,大紅色的橋墩在山海交際之處形成一道美麗的虹影



港口部落內的天主教會「港口聖若望堂」




過了港口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的南側尾端的一大片海岸階地「石梯坪」,
因為擁有特殊岩岸風景、海蝕壺穴及豐富的潮間帶生態資源,是東海岸著名的觀光遊憩景點,
地理位置優勢也吸引不少間高檔民宿進駐在海岸第一排,從公路上望過去海岸邊一些比鄰獨棟的別墅外觀建築,
想在這裡 Long stay,不只要有充裕的時間假期,口袋也要很深才行 (我們住不起,就遠眺無敵海景就好了)
當然,除了眼前這湛藍到震懾人心的海水之外,我們還要在石梯田風景區附近尋找「米粑流海稻田」

「米粑流海稻田」
花蓮縣豐濱鄉境內,其中有名的新社海稻田,是我們行程中不會錯過的,
而另一處也在豐濱鄉的石梯坪風景區附近 (民宿:緩慢尋路石梯灣118旁), 也有一處臨海梯田,
雖然種植面積及知名度上沒有新社梯田高,但它特殊之處,
這裡是成功復育水稻的代表,所以這裡是一處有故事的海稻田

擁有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的港口部落,但民國70年代後因為青壯人力外流及水源缺乏等因素而休耕,
直到舒米如妮返鄉回到部落後,鼓勵農民復耕,民國99年時在農委會林務局協助下,
修復水圳將水源引至水田區,以友善耕作方式,推動復育石梯坪海岸梯田,並拍攝成記錄片「海稻米的願望」,
在2015年「太陽的孩子」電影內容部分也是取自於這個題材
現在部落不但自創海稻米品牌,更開發傳統農作物,包括大葉田香、黑豆等,提升農村生產和文化價值

東海岸大部份的梯田是一年二獲,但這裡的水稻由於是水圳復育過後,灌溉水源不知是否有受限,
一獲或是二獲我們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最保險的,就是夏天來一定看的到石梯坪的海稻田(有聽過一個說法是海梯田是一獲,因為東北季風太強不適合種稻子)

黃綠交織稻田和湛藍海色相呼應,稻浪與海浪,視覺上就是這麼療癒,
由於此處海稻田景觀還不是很多人熟知,我們此刻也才得以包場,徜徉在這片有故事的稻田

「石梯漁港」
位於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石梯坪旁的一個純樸小漁港,雖然規模很小但很完整,
後方有海岸山脈倚護,前方則是浩瀚太平洋,以撈捕旗魚為主,這裡也是全台旗魚產量最高的漁港,
石梯坪周邊是台灣鯨豚資源最豐富的海域,石梯漁港也是開啟賞鯨業的第一個港口



在花蓮豐濱鄉台11線62.1K處,當年築路時由當時的花蓮縣長所立在海崖邊的「人定勝天」碑石,
在2015年因蘇迪勒颱風重創花蓮東海岸,此路段剛好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彎道,被大浪淘空路基,
上面的碑體可能被大海討回去了,後來就沒有再立新的上去,我想是否要讓人們體悟大自然的威力

這一區的海岸礁岩地形,海蝕溝、海蝕洞、壺穴和海蝕平台等海蝕景觀非常發達,
在石門地區附近也是很熱門的磯釣場

「石門班哨角休憩區」
在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60.5公里處,這個休憩區是由廢棄的海防班哨改建而成,
沿著環狀階梯往海岸邊走可以看到一個石雕藝術裝置「雙心石雕」,
二個愛心相徵心心相映的設計襯托著背後蔚藍大海,真是浪漫啊,
這個石雕已經在這裡很久了,不過經過還是要進來浪漫一下的



「石門休憩區」
在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60公里處,從休憩區沿著觀景平台階梯往下走,可到達綿延數公里礁岩海岸的石門海灘,
石門的地名則是因為此處海岸,海浪長期沖擊岩壁,有一個形狀如門的海蝕洞而得名,
這海蝕洞有三處洞口對外溝通,其中最可愛的是長得像小汽車March側面照的海蝕洞 「石門洞(麻糬洞、March洞)」

由洞內往外看,海蝕洞呈現 March 小車側面的可愛剪影,遊客幾乎都會來海岸開一下車

這是另一個海蝕洞





這是我們在洞內拍的第三個海蝕洞,上面看起來是個愛心形狀喔

微弱的光線剛好由愛心海蝕洞穿透下來,站這裡都不用補光,每個人都是鎂光燈的焦點
這裡是「大灣休憩區」,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59公里處,
一個突出且居高臨下的海角平台可以臨停賞海看山的休憩點,
因為上面沒有涼亭遮陽所以遊客在正中午時,不太會停留在這裡,
但是站在轉角高處是眺望蔚藍壯麗太平洋海彎景緻,和高聳海岸山脈中很棒的觀景點,
也是東海岸沿途其中一個我們印象深刻很喜歡的點,有點像是蘇花公路的視角,
身處在立體環繞藍色圍幕空間下,海風強勁捲起了白色浪花,
浪濤奔騰拍擊著海岸礫灘傳來陣陣澎湃聲響,這是盛夏東海岸的露天影城

總會在某個彎過後,不經意地撞見這一片蔚藍




對於這片美景實在難以捨卻就這麼離開,很想再多留一些時間,
Gavin 嘗試爬到較高處的地方,以居高臨下的視角來拍綿長蜿蜒的海岸線

眺望整個花蓮海岸線,飽覽海灣美景,為什麼這種風景特別會吸引騎單車的人有共鳴,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美麗不因我們而開始,但會因我們感受而存在,
當我騎乘在這片土地上,身旁景色不再單單只有風景,而是開始與自己的回憶連結,
白雲、微風、陽光、浪花、剛剛踩踏經過的道路,隨著足跡深深烙印在記憶


天空翱翔的鳥陪了我們一段路程,不羨慕牠能展翅飛翔,此時我們也有自在遨遊愜意的心境



12:30 到了較熱鬧的豐濱鄉市區,中餐補給一定要在這裡補好補滿,
可以到附近的警察局補冰水和 7-11 便利商店吹冷氣,這裡算是旅行時蠻重要一個中繼站

我們隨意挑了一間在 7-11 斜對面的小吃店「台中清水筒仔米糕」,
來花蓮吃台中的食物,雖然怪怪的,結果出乎意料的的好吃哦,
店內環境蠻乾淨的,老闆看起來是原住民,部隊退役的士官長,蠻年輕的看起來大約也才40多歲而已,
店內還有擺飾一些軍隊的勲章,我們離開時稱讚他店內的東西好吃,還很靦腆耶
原本以為店門口手寫牌子上面的「老闆下麵很好吃哦」,是老闆自誇寫的,一問他說是客人幫他寫的,
嗯,沒騙人哦,這裡的麵好吃,很符合我們的口味

價格很平價,我們想吃肉所以點了赤肉麵和一些小菜,小菜都會先燙過,不是冷盤的,
麵的分量很足夠 (感覺是二駝麵的量),吃完有點小撐耶,要吃飽一點才有體力,因為下午有爬坡路線等著我們

吃完午餐將近下午 1 點鐘,也是正熱的時候了,我們離海岸如此的近,海風會把一些悶熱吹走吧,
等一下就會到「新社」,現在顧不得酷熱的感覺,心中只希望新社海稻田的美景一如往昔啊

藍天、大海、棕櫚樹,還有花東特有的熱情陽光












到了「新社海稻田」囉!
從宜蘭遷居來到花蓮縣豐濱鄉的噶瑪蘭族人,在此建造的新聚落,因而命名為新社,
在族語中是指「萬物養生之地」,以農業耕作為生的居民在臨海的台地開闢梯田,成為現在背倚海岸山脈,
而水稻田就毗鄰在太平洋海岸的特殊景象,稱之為「新社海稻田」

置身在黃綠色稻浪,和眼前浩瀚無垠,蔚藍大海迷人的波光粼粼,好壯闊舒心的景色
依山傍海的階梯稻田,隨風搖曳的稻穗,湛藍海岸線旁稻浪和海浪,都隨著風儘情搖擺



綿延天際巍峨的海岸山脈,山頭繚繞雲霧讓視覺更豐富,這是一種自在暢然的感受,
看著畫面是在訴說著,如此醉心動人的畫面,我們又再記取了這一個盛夏季節的美好

花蓮有著海稻田景色的地方不少,但也只有這一處,能夠有著如此豐富的視野
浪潮的澎湃洶湧沒有讓心思浮動,靜靜的感受風吹拂,靜靜的感受每一眼界各自的闊野,

唯一狂野的思緒只有愛上這裡、更愛這裡的悸動



稻田之間的田梗,其實還蠻寬敞的



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承辦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於2015年開始沿著台灣東海岸,
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花蓮縣豐濱鄉公所每年也會邀請部落居民,
製作有趣的稻草人羅列於新社海稻田旁供遊客拍照

海稻田裝置藝術的每個作品每年都不相同,竹編漂流木地景藝術作品都好有童趣,想一直拍照玩下去,
也因為現在下午 1 點多正熱,遊客停留時間都不長,我們才得以包場在充滿童趣的藝術創作作品玩耍,
最喜歡這個盪鞦韆了,硬要 Gavin 幫我拍照 (運用土、稻草、稻榖來形塑海洋章魚與植物發芽的型態)


離開剛剛的新社海稻田,繼續往北騎行約 1.3 公里左右,又有一處「新社懸崖水稻田」讓我們停留許久了,
原本只是騎經過留意路旁,隱身一個大水池就走進去看看,沒想到裡面別有洞天,
依海相依景色,絲毫不比剛剛的海稻田遜色,感覺又發現一處秘境的喜悅

懸崖梯田一階階延伸至太平洋,視覺分明,
感受著風吹,稻浪海浪一波波,體驗夏季生命力的波動





海天之間,倒映在水面上,Gavin 很努力的想要等待風稍停,拍拍水面的倒影,
不過風吹波動實在拍不出如鏡面般的景

懸崖之上,山水蔚藍,青黃相間,禾稻飄香,色彩斑斕,這一季的豐收,寄託在這一個美麗的季節

到了台11線41公里處,原本不想騎台 11 線,外面的新豐隧道,
想要騎沿著海岸峭壁邊,風景比較好通往新機隧道的台 11 線舊路,
不過!  豐濱鄉的「親不知子天空步道」完工後,由於售票口就設在新機隧道的入口處,
而隧道裡面供遊客停放機車,而遊客要去走的天空步道,在新機隧道外圍的斷崖,
就算我們沒有要進去天空步道,也不能通過舊隧道,二條路明明就是不同的啊 XD……
所以我們只能再原路繞回來,再由新豐隧道通行
親不知子天空步道 (又叫:豐濱天空步道、親不知子斷崖、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照片中走路的遊客,都是汽車停放在新豐隧道外圍,然後步行到新機隧道入口買票去走天空步道

明明有風景好的新機隧道不能騎,只能再往回騎經過車多的新豐隧道,再接回台 11 線上

印象很深刻的,騎在「磯崎~芭崎」這一段爬坡路段時,是下午 2 點鐘,
由於沿途都沒有遮蔭,也有蠻長的路段因為地形關係是完全沒有風對流,整個熱氣夯起來讓汗一直冒出來,
一直到了芭崎的瞭望台有樹蔭休息,也有水源可以洗臉降溫,我們也才在酷暑中得到短暫的解脫

風景由兩旁翠綠山林,轉為廣闊的湛藍太平洋,海岸山脈巍峨聳立,
14:20 PM到了台11線31.5公里處的「芭崎瞭望台」,
看著剛剛我們騎上來快被熱昏的那一段路,不是才幾分鐘前而已嗎?
怎麼現在是如此滿足於享受眼前光景了,不過樹已經長高,把路徑擋住拍不到了

在東海岸蔚藍的天空下,眺望磯崎海灣與大石鼻山山頭,欣賞綿延不絕的海岸山脈,
是眼前景色的什麼元素,讓人忘卻了這一路的辛勞,還樂此不疲,我想很多騎車的人都會懂的


身體降溫了些,要再繼續路程了,接下來還有二段坡,
第一處由芭崎瞭望台~芭崎隧道前有1.8公里;
第二段則是爬牛山坡

「芭崎隧道」此處還不是台 11 線最高點,要再往前約 1.5 公里到達高點後,才會下滑往水璉村






這裡是台 11 線最高點 (豐濱鄉),等一下就下滑到 (壽豐鄉) 囉 

由剛剛最高點下滑 2 公里到此處,這裡是台11線26.6公里處,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的「牛山瞭望台」,
也是進入「牛山呼庭渡假村」的路口,這個還算蠻有名的海灘渡假民宿,就不多說明囉,
因為我們也沒有去住過,哈哈

俯瞰牛山呼庭旁邊專屬的秘境海灘「換膚海灘」
花蓮海岸大多為礫石海灘,但三面環山的換膚海灘,是少見的沙質海灘,
因為海灘隨潮流,時而浪花將細沙沖上岸;有時大浪會把鵝卵石拍打到岸邊,
呈現不同的樣貌,才有「換膚」這個名稱


由牛山瞭望台下滑2.5公里到了低點水璉村的水璉國小附近,再爬最後一段大約 2 公里的「牛山坡」,
這一段坡度雖然沒有特別陡,但是由於是最後一段爬坡,而且也是很悶熱無風的路段,
所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從這裡開始由南往北會連續經過「水璉、跳浪三、跳浪二、跳浪一」共四個隧道,
因為舊台 11 線隧道較靠近海邊,地基不穩坍方,為安全才打通山壁建置這四個隧道,
隧道內還有彩繪可愛的鯨豚圖案耶
「水璉隧道」15:07 PM 到了高點,之後再騎經連續的三個跳浪隧道,

下滑到台 11 線的海岸線後,就沒有明顯的爬坡啦,灑花 ~

在隧道外空檔會車處,拍下方的舊台 11 線,那裡已經完全封閉,不能通行了,真可惜,
臨海岸邊的風景真的比較好

剛出跳浪一號隧道看到的海景,剛剛在隧道內侷限的空間讓人精神緊繃,看到海景瞬間釋放了

哈,這個測速照相機很有禮貌哦,還在點頭耶,這樣是要照誰啦

「花蓮東海岸兒童假日學校 (海厝)」
在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這一棟彩色狹長建築物是周末假日才有開課的愛心學校,
主要為輔導原住民偏鄉弱勢學童的課業,只有幾位退休老師及一群東華大學學生,投注熱誠愛心,
這間靠海的房子 (海厝),在假日就變身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基地

經典路標「11-11」,今天由 111 騎到了 11,當然要拍照留念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鹽寮村,是一個靠海的狹長聚落,這裡擁有台灣最長的礫石沙灘,
由於鹽寮靠近花蓮市區,沿途有很多特色民宿和海鮮餐廳,
「鹽寮休憩區」有展示12個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典藏很有特色的石雕藝術作品

深邃湛藍的背景,這一處風光景色,是我們離開東海岸前最後的依戀了

「鹽寮休憩區」石雕主題:天堂之門
這件石雕作品已經很多年了,不論是在框架內融入作品,或是搭配景外蔚藍海岸美景風光,
在寬闊無垠的天空海景中,都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鹽寮休憩區」石雕主題:球狀元素
作者將一顆巨大、不起眼的石頭,創造成為一件結構複雜的石雕藝術造型,作品採用四種不同的元素,
分別為火、水、土、空氣組成,這四種不同的元素代表構成大星球的物質,它們都是宇宙裡平衡的能源,
由平的和豎的幾何石材複雜結合,形狀結構宛若宇宙飛行器的外觀,從量體與空間結構都是平穩而多面向,
雖然是幾何造型,但具有多元組合的視覺角度,與力度的思考,表現結合科技觀點的美感  <By 花蓮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官網說明>

「鹽寮休憩區」石雕主題:風向
機場裡的風向袋,是一種測量風向的工具,當風起之際,風將袋子吹脹鼓成椎狀以顯示風的方向與大小
作品是由四個風向袋如旗幡般在空中律動,由大至小向上排列而成,風向是古人最早認識自然的方法之一,
能提供人類以最快速的方式得知瞬息萬變的大自然密符碼
此作品欲提醒人們,不要過於自滿於現今的科學發展,應當以謙遜的態度,對待所處的大地,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  <By 花蓮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官網說明>

「鹽寮休憩區」石雕主題:山水-點
以點作為開始,然後以線的延伸,最終結束於面的結構,從極簡的造形元素,建構出山水虛與實的線性空間
四方體代表土地,圓條狀構築出「虛」的山形,平貼台座的條紋代表「水」的意涵;
而山水正是投射作者對「家」的思念
白大理石猶似有機動態,像剛從管中拔出的軟膏,或從水、或從土中露出,探頭探腦的活體,
既復古又現代,活潑而寫意地綿延出皺摺的山水想像與鄉愁。  <By 花蓮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官網說明>

15:46 PM,即將要離開海岸公路,現在好像沒有疲累的感覺,可能不太熱了,
還可以乘著風加速一下,看看可不可以趕上,搭前一班的二鐵列車

「花蓮大橋」
等一下過了橋之後,沿著海濱公園的自行車道,還有 11 公里到花蓮火車站

第一天出發時沿著太平洋濱海沿線的自行車道,現在行程將要結束,也是由這裡回去






16:17 PM,回到了「花蓮火車站」,這時候還不知道可不可以趕的上最近一班的二鐵區間列車,
就是先衝到月台看時刻表 (4033車次,16:22花蓮發車~冬山17:48),
但是新改站後的花蓮火車站我們還是第一次來,連要到哪裡搭車都還不知道呢?真是緊張刺激
原本我們已經訂好車票的是下一班的二鐵列車 (4247車次),20:13由花蓮發車~冬山 21:49

因為時間緊迫,回到花蓮火車站,當然就沒有時間整理一下凌亂的頭髮,再拍張完美的 Ending 照了,
趕緊衝上二樓詢問站務人員搭車位置和換票程序,不過看時間來不及更換車票了,
驗票人員知道火車已經到達月台,且看過我們原先的票根後,先放行讓我們進去

好驚險啊,衝到月台,我們抵達車廂時,離發車剩不到 1 分鐘,車廂門就關閉了,
怎麼這麼刺激,心跳加速,騎車跑步心率都沒這麼高,哈哈

(照片中16:42的時刻表,是我們在新城站往月台外補拍的)

順利在最後一刻趕上火車,坐定位後心情放鬆,還可以開始搞笑了,要按摩服務嗎? 
現在搭火車還是要配戴口罩哦
原本在火車上要向列車長補票,再把我們原本的車票拿到冬山火車站退掉,
列車長看了車票,說票價相同而且不是對號列車,不用補票,就用這個車票進出站就好了,呼~真省事

17:53 PM到了宜蘭冬山火車站,搭上了早一班的二鐵列車,所以下了車天色還很亮,到火車站對面吃碗雪花冰,Gavin 突然想到,既然時間還早(其實是看路況雪隧塞車只好另謀出路),冬山鄉附近也有一個很夯的稻田美景,那就走吧~



由冬山火車站出發,騎單程大約 2.9 公里市區道路

到池上看了伯朗大道不過癮,來到宜蘭冬山鄉也要來看迷你版的冬山伯朗大道「三奇美徑」
18:25 PM到了三奇村,還好天色還沒有很暗,雖然沒有黃昏時分的金黃色澤,
不過第一次現場看到的三奇稻田也蠻寬闊的,超乎我們想像


「三奇村稻間美徑」
冬山鄉三奇村以水稻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位於奉尊宮後方~到協松路之間,
長約兩公里的田間道路仍保持原始風貌,沿途有九個S形彎道,道路兩側視野是一大片寬廣的水稻田,
而且沒有電線桿,夏季在稻米成熟6月底收割前,是吸引很多遊客及攝影愛好者來此拍攝黃金稻穗的美麗景緻,
由於這幾年突然爆紅遊客數量激增,為了與台東池上的伯朗大道區隔,
因此鄉公所將這裡正名為「三奇稻間美徑」

由奉尊宮進來後,在稻田區的入口處,冬山鄉公所推廣觀光不遺餘力,有搭建三層樓高的鐵皮屋觀景台,
可以俯瞰稻田美景,還有稻田彩繪,在入口處也可以租借單車及協力車
常在網路上看到打卡點就是這一處的景觀,要拍到沒人,要一點耐心,要抓緊 Timing,
還好 Rita、Gavin 二人的默契培養的不錯


「我的一畝田 彩稻田」 真的要站上觀景台才能看出來,稻田彩繪是什麼字

彩稻地景今年的圖案是「熱氣球與風箏」,原本今年也有規劃熱氣球活動,
不過因為 Vovid-19 防疫取消,但在稻子收割後有規劃風箏節的活動

往裡面的稻田區,就可以看到蜿蜒 S 型的鄉間道路



向左、向右,隨心所興,隨心而動



















18:50 PM,要離開前,看到遊客及散步民眾大多都離開了,趕緊再到觀景台上拍照







今日里程&今日爬升 (宜蘭冬山未列入紀錄)

環騎花東海岸山脈,第一次看的是新奇悸動,第二次回饋的是感動,第三次是尋找一種思念,
觸動旅人般的是美景,但當與土地,人們眼神語言交流,所感受到的熟悉感,
彷是過客的匆忙,卻有備受家人的親近,
喜歡這個季節,喜歡這個地方 ,更喜歡這裡的人 ~

2020 年環花東海岸山脈遊記~









路線資訊:                                                                                                                                                    『成功--宜灣--寧埔--長濱--真柄--樟原--港口--石門--豐濱--新社--磯崎--芭崎--鹽寮--花蓮』



高度路線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